书籍描述
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: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,一年以后与世长辞。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,米奇在老教授 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,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,聆听他最后的教诲,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缀珠成链,冠名《相约星期二》。 作者米奇·阿尔博姆是美国著名作家、广播电视主持人,主要伤口还包括在全球热销已达五百万册的小说《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》。对于他来说,与恩师“相约 星期二”的经历不啻为一个重新审视自己、重读人生必修课的机会。这门人生课震撼着作者,也藉由作者的妙笔,感动整个世界。本书在全美各大图书畅销排行榜上 停留四年之久,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三十一种文字,成为近年来图书出版业的奇迹。
书籍详情
- 评级:
(3)
- 简体书
- 平装 179页
- ISBN-10: 7532736474
- ISBN-13: 9787532736478
- 出版社: 上海译文出版社
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《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》(ISBN 9578468512, Tuesdays with Morrie)美國作家米奇·艾爾邦的長篇小說,是一套根據真人真事而改編的小說,原著於1997年出版,1999年被改編成電影。故事講述一個人在職場上打拚,在電視上看到他最敬愛的大學教授患了不治之症,不久於人世,記起了當年的恩典,希望能夠在老師有生之年能夠好好交談。
書中的老教授墨瑞.史瓦茲(Morrie Schwartz)罹患的是一種叫「葛雷克氏症」(ALS)的病,跟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患的一樣。它會令患者肌肉由下至上逐漸萎縮,最後像靈魂被封印在軀殼內一樣,全身都不能動,但神智卻非常清醒。
在教授墨瑞最後的三個多月裡,米奇(Mitch)每逢星期二便會到教授家去討論一些人生會遇到的困難及疑惑,包括死亡、愛、婚姻、家庭等等。主角更意會到自己一直所追求的名利其實並不如愛更可貴,並因此挽回一段將逝去的愛情。
台灣版的譯名為《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》,而中國的譯名則為《相約星期二》。
這本書自1997年推出後,即成為全球暢銷書籍,後來在香港還被選為「二〇〇一年度十本好書」之一,且有不少推行生命教育的學校,視之為理想教材和推薦讀物。